> 文章列表 > sony(n1)

sony(n1)

sony(n1)

大家好,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,sony,n1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【编者按】如果算上15年来让人唏嘘的数码产品,索尼MD绝对可以榜上有名。这个过去随身听时代的不朽传奇,在数字音乐的冲击下,

2、是不是只剩下留恋和悲伤了?10年后人们还能记得CD曾经带给我们的浪漫和温暖吗?

3、

4、这个MD是2002年初开始的,跟了我10年。

5、在周末悠闲的午后,我还是会拿出来,放成碟,听着过去的声音,感受过去的温暖。

6、

7、作为世界第一网MD,当时的嚼头很大。其实就是通过底座连接电脑,通过软件把电脑里的音乐转换成MD,就像iTune一样。

8、虽然真的和真网没什么关系。但对于当时的音乐玩家来说,这是一个真正的飞跃。

9、由于索尼的版权保护,音乐传输仅限三次。而MD盘中传输的歌曲只能传输回电脑。如果强行删除,只会导致碟片报废。在这一点上,索尼受到了批评。我个人一直觉得这也是限制MD发展的一大原因之一。

10、

11、所有按键都在机身右上方,前所未有的滚轮设计(机身侧面)让歌曲浏览变得异常轻松,歌曲编辑和分组也完全不在话下。

12、

13、红字表示TYPE-R,另一大卖点,所谓的线性同步录音。光纤接CD可以实现同步录音,CD放MD录音,CD停MD也停,可以达到类似CD的音质。当年买机器的时候,好心的老板给了我一根圆到圆的光纤线。

14、兴奋了两个晚上没有睡觉。

15、type-R下的MDLP标签。它可以以原始时间的两倍或四倍录制或播放,音质下降有限。这意味着一张80分钟的碟片可以播放320分钟。我当时就惊呆了,也就是说一张碟片可以播放五个小时以上的音乐!

16、

17、日本制造,还是通用口香糖电池。

18、另一个卖点出现了,个人光盘存储器,实现了从停止的曲目开始回放的功能。

19、

20、线控,底座和主机。

21、

22、主机底部的外接电池盒接口,这个东西是从磁带机开始的。右边是基本界面。

23、

24、开仓后可以看到内部的机械结构,极其精细。我太沉迷于马达的旋转声,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flash播放器是垃圾。

25、

26、线控上的按键可以实现所有MD功能,包括复杂的编辑、分组、命名功能。

27、

28、最大的卖点是线控的中文显示。中文显示现在只是一个基本功能,但在当时是爆炸性的。

29、别说中文显示,就连英文显示的玩家也屈指可数。事实上,他显示的是日本编码的汉字。如果你想在联机控制上看到汉字,你需要现在在电脑上用invivo软件给日文编码的歌名重新命名。电脑显示乱码,你输入MD就能显示汉字。

30、更复杂。那时候玩的很开心。

31、拿出来的时候吸引了多少MM的目光?那是骄傲的。

32、

33、绿色背光,有点蓝。

34、

35、两张空白MD光盘尚未打开包装。

36、

37、虽然当年听的歌大部分都是CD转录的,但偶尔也会买一些原创的。

38、

39、令人难忘和感动的标志。

40、

41、基地的地面标志铭牌。还是日本制造。

42、

43、底座,就是有了它,才让N1成了Net MD

44、

45、Net MD标示和主机液晶显示,可以显示歌曲名,但只支持英文。

46、

47、写在最后。

48、从97年开始关注MD到现在已经有15个年头了,看着MD从小到逐渐壮大,到最后的辉煌再到没落,直至退出历史的舞台,

49、基本也算经历了整个MD的发展过程。纵观整个MD发展史,可以看出导致MD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很多,但我个人一直认为在数字化的今天,对版权的过分保护是让MD退出市场的主要原因,iPod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。

50、但大家是否觉得今天的苹果(单指随声听,索尼也是说的随声听)像极了昨天的索尼?
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